看《尚氣與十環幫傳奇》的演員訪問,其中在陳法拉的一段,有網民因為留言讚她,結果被外國網民教訓。
話說,該網民留言︰陳法拉的英文講得很好,又沒有口音。這種留言,在香港也見過不少,不少人在見到港星講英文之後,即使沒有說出口,心裏也會這樣想。那為何一個讚賞的留言,會被別人教訓?
出言教訓的外國網民解釋:「這種讚美,其實是種族歧視,因為讚美的背後,存在一個「亞洲臉孔不會英語」的印象和假設,所以,當她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,才會令你驚訝。你既然支持她,為何要踐踏她?」
因為這個留言,我想起廿年前的一件事。那年,我交了一個印度朋友,他的英文會話說得有如美國人,少不更事的我聽後出言讚他:「你的英文說得真好,連口音都沒有。」此話一出,我便被他教訓:「你這樣說,等同假設我的教育水平低,其實,印度有很多學校都會強制學生說英語,即使是私下聊天。我知道你不懂,所以不會怪責你,但你不要這樣對其他人說,知道嗎?」
雖然,當時我不算太理解他的意思,但活到今天,我明白了。人說的每一番話,都反映着他的想法和根深柢固的印象,當一個西方臉孔說英語,我們不會讚,因為那是他的母語,但若對方說廣東話,我們便會讚,因為我們假設他不懂廣東話,情形就如陳法拉講英語。
當然,我都替讚美她的網民感到難堪,好端端的留言,最後演變成被教訓的對象。所以有時在網上說話,還是留一線比較好,畢竟,戶口背後的人也是血肉之軀,不是說別人不知道你是誰,就可以當面指摘。不過,網絡禮儀這回事,可能還要等多十年八載,才會有進化的一天。